《浦江县浦南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已于2025年3月3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(金政函〔2025〕15号)批准,现予以公布。
为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》《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并监督实施的意见》及《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(中发(2019)18号)《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(2021-2035年)》《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《浦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,优化生态、生产、生活空间布局,与重大项目和生产力要素布局相匹配,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,特编制《浦南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《规划》是对浦江县浦南街道国土空间作出的总体安排,是指导浦南街道国土空间保护、开发、利用、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,编制详细规划、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。
《规划》范围包括浦南街道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,包含2个社区、21个行政村,总面积72.53平方千米。《规划》期限为2021—2035年,基期年为2020年,近期至2025年,远期至2035年,远景展望至2050年。
主体功能定位:城市化潜力地区。
发展愿景:诗画江南岸、宜居理想城。
规划发展目标:现代宜居的产城融合新标杆、农旅融合的田园发展新示范。
主要产业导向:打造以现代农业、都市工业、商贸物流、城市服务为核心的产业体系。
人口规模: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基本前提,综合考虑浦南街道定位和发展阶段,规划至2035年,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.3万人左右,城镇化水平达到72.60%以上。
统筹划定“三区三线”。到2035年,浦南街道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.35平方千米(1.5519万亩),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.55平方千米(1.4324万亩);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.18平方千米;落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5.50平方千米。严格“三条控制线”管控,明确历史文化保护、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,严格城市蓝线、绿线、黄线、紫线、橙线等管控,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。
图:三条控制线图
规划以生态基底、资源禀赋为发展指引,以重要的交通廊道为骨架,依托街道核心带动周边乡村一体化发展,构建“两心两轴、两廊三片”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。
两心:城市综合服务中心、科创文体服务中心。两中心均位于中心城区,其中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临近浦阳江,以公共服务功能、居住休闲功能为主。科创文体服务中心依托于亚太大道两侧的科创、教育、办公及体育功能,打造多功能综合的文体中心。
两轴:城乡融合发展轴、区域协同发展轴。依托南北走向的亚太大道,串联三大片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轴线;依托串联外部的老S210省道打造区域协同发展轴。
两廊道:浦阳江生态景观廊道、农旅融合生态廊道。
三区:中心城区发展片区、中部田园发展片区、南部生态保育片区。其中,规划在浦南街道北部,形成中心城区发展片区,主要以城镇发展、公共服务和居住服务为主;规划在浦南街道中部,形成中部田园发展片区,主要以发展茶叶、蔬菜、水果、蜂蜜四大特色产品为主,提供农业观光、科普教育、农事耕种功能;规划在浦南街道南部山区,形成南部生态保育片区,主要以森林保育、水源涵养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为主。
图: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
推动区域协同治理。一是生态一体化,以浦阳江为纽带,协同义乌市、诸暨市构建协同一体,联动城市发展,连接沿江风景的蓝色廊道。南部南山山脉沿义乌江轴线联系金华、东阳等区域的生态空间,同义乌形成山水相依、蓝绿交织的生态协同轴线,构建浦义协同的生态格局;二是交通一体化,远期建设浦江至义乌轨道交通,接轨都市区轨道网络,打造高等级公路网,加快浦南街道向南联系义乌。推进“一环六通道”建设,加快浦南街道351国道、浦义三通道、浦义二通道建设,完善义浦东快速通勤大环线。加快实施浦义二线(义乌段)拓宽改造项目,十四五期间逐步推进219省道(浦义三通道)两地共建,规划三通道北接亚太大道、南接义乌上佛路,并作为规划义浦东阳快速通勤大环的一部分。强化浦义两地通道与环线连接。建成浦南街道与义乌市区、金义新区20分钟一体化通勤圈,实现浦江与东阳一小时内快速互联互通;三是创新一体化,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,共建“杭州科研-浦江智造”创新产业链。积极推动时尚产业、数字信息、健康产业、智能装备、休闲旅游等领域的产业链分工发展,积极接引相关产业项目落位浦南。
图:国土空间用途分区规划图
细化全域规划用途分区。遵循全覆盖、不重叠的基本原则,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。规划浦南街道一级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、生态控制区、农田保护区、城镇发展区、乡村发展区和其他保护利用区。其中,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、综合服务区、商业商务区、工业发展区和绿地休闲区;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、一般农业区和林业发展区。
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,依托浦江县优质教育、医疗卫生、文化体育等资源,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,规划形成“15分钟街道级生活圈-5分钟社区级生活圈”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,构建多层次、全覆盖、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,优先保障基础教育、医疗卫生、养老、公共文化等公共设施用地,打造宜居宜业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。
构建开敞空间与绿地系统。以建设全民共享的公园城市为目标,以城市生态网络为依托,结合浦阳江滨江文体公园的建设,形成街道核心景观带,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建设带状绿地,同时增加社区公园、口袋公园,形成点、线、面相结合的蓝绿生态网络。构建以城市公园、社区公园、乡村广场与小微公园绿地、生态廊道组成的城乡公园绿地体系。
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。将“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”作为文物工作方针,构建由文物保护单位、文物保护点、历史建筑、地质遗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,实现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,彰显浦南文化特色。
完善公路网运输体系。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,以国省道干线公路网为主体,以农村公路网为补充,形成完善的对位交通网络。同时形成“两横九纵多支”的城镇道路体系规划。
基础设施保障与安全韧性提升。一方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。推进区域一体化供水、水利基础设施网络、海绵城市、以及污水、雨水、能源、电力、燃气、环卫、邻避设施等系统布局,高标准规划建设能源设施网、水利设施网、市政设施网、新型基础设施网,优化设施网络协调布局。另一方面加强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保障。完善公共卫生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功能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护,构建覆盖城乡的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体系,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。提升抗震、洪涝、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,优化国防动员设施布局,加强重大危险品生产储运空间管控,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。
全域规划编制传导体系。严格落实《浦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等上位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、空间控制线、规划用途分区、用地布局、管控要求等重要内容,按照“功能+格局+指标+控制线+名录”五位一体的方式传导落实到位。科学编制详细规划、相关专项规划,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。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、修改的依据。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应当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其主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。同时,构建规划传导机制。
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。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传导,划分全域覆盖的详细规划编制单元,规划将浦南街道划分为7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,其中城镇单元2个,乡村单元5个。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,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,确保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、结构布局、空间底线和重大设施传导并落实到详细规划中。详细规划批复后应定期更新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实施监督信息系统,作为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、进行各项建设等活动的依据。
图: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
明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。在城镇开发边界外,村庄规划未覆盖的乡村地区,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、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或公用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,以《浙江省“通则式”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工作指引(试行)》为依据作为规划许可。
强化数字化管理。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,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,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实施监督信息系统,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、约束性、权威性。
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和五年评估,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,可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结果,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完善。符合规定确需修改的,按规定程序报批。
完善规划监督机制。建立规划编制、审批、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,充分发挥人大、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,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、执法、问责联动机制,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,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、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。
附件:金政函〔2025〕15号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浦江县浦阳街道等15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(1)